近年來,企業普遍面臨人才流失及斷層的挑戰,構建優良的企業文化成為關鍵策略。傳統培訓往往聚焦於解決問題的方法,卻忽略了團隊協作的潛力。一個出色的企業文化能激發員工主動參與,共同創造解決方案,促進個人成長並實現企業的人才培育願景。如何透過企業文化建設,凝聚員工成為團隊核心,推動企業長遠發展?答案或許在於「欣賞式探詢」(Appreciative Inquiry)。
欣賞式探詢的背景與理念
AI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)無可否認是現今最重要的話題之一,但今次想和大家介紹的是另一個AI:「欣賞式探詢(Appreciative Inquiry)」。此「AI」不同彼「AI」,「欣賞式探詢」(Appreciative Inquiry)由美國學者David Cooperrider及Suresh Srivastva於1980年代提出,是一種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的組織發展方法。不同於傳統以問題為中心的思維,欣賞式探詢強調發掘組織及個人的強項,通過正向對話與協作,促進變革與成長。其核心理念在於:關注員工的正面經驗與潛能,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投入感,從而塑造更具活力的企業文化。這一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、團隊建設及組織轉型中,成效顯著。
何為欣賞式探詢?塑造正面企業文化的利器
「欣賞式探詢」是一種以強項為本的組織發展方法,旨在提升員工參與感,共同建設理想的企業文化。它強調利用員工的優勢及現有資源,通過對話與協作,激發創新並實現目標。與傳統問題導向的思維不同,欣賞式探詢專注於建立互信,結合團隊的正向經驗,鼓勵成員主動投入。其核心包含三個重點:
假設:透過提問與對話,發掘員工的強項、價值觀及願景,促進個人與團隊的轉化。
聚焦:集中探討能激發活力的元素,善用現有優勢,助企業發揮最佳潛能。
相信:以肯定與感恩為基礎,相信員工的能力能帶動團隊的最佳表現。
這種方法不僅強化企業文化,更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與創造力,成為企業人才培育的基石。
推行欣賞式探詢前的準備
要成功實踐欣賞式探詢,需先選定明確的「肯定式主題」,例如提升工作流程效率、促進團隊協作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。主題需清晰聚焦,以引導正向對話,確保討論能得出實質成果。確立主題後,可按「4D循環」(發現、發夢、設計、成全)逐步推行,並注重正向提問、積極回應及聆聽,鼓勵員工分享經驗與想法,避免批判或預設立場。
4D循環:從探索到實踐的企業文化轉化
第一步:發現(Discover)
此階段旨在深入了解企業的正向核心及員工的成功經驗。圍繞主題,引導員工回顧過去的高峰時刻,分享成功背後的原因。透過集體智慧,探討理想的工作模式與團隊關係,激發正向情緒,為企業文化的革新奠定基礎。
第二步:發夢(Dream)
發夢階段鼓勵員工超越現狀,提出大膽創新的願景。員工可針對工作、團隊或企業層面,分享對未來的期許。這些願景能點燃員工的熱情與動力,促成具啟發性的企業文化方案,為企業注入新活力。
第三步:設計(Design)
設計階段將前兩步的構想轉化為具體計劃。員工需詳細規劃實現願景的步驟,並考慮資源需求。若需尋求上級或外部支持,清晰的計劃書將成為說服他人的重要工具。此階段強化了企業文化的實踐性,確保願景落地。
第四步:成全(Destiny)
最後階段是執行計劃。企業可組織工作小組,分配任務,明確行動目標與優先次序,並根據員工的專業知識委派職責。這種結構化的協作模式,進一步鞏固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。
欣賞式探詢的獨特價值
欣賞式探詢並非否定問題的存在,而是轉而以正向視角重新詮釋挑戰。它從「解決問題」的思維,轉向「促進發展」的模式,強調員工的強項與潛能。這種方法不僅提升員工的參與感,更能塑造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,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。
總結:以欣賞式探詢打造卓越企業文化
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,企業文化是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關鍵。欣賞式探詢提供了一個以人為本的框架,通過正向對話與協作,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與歸屬感。企業若能善用這一方法,將不僅能有效培育人才,更能構建一個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,為長遠成功奠定堅實基礎。立即了解欣賞式探詢的培訓,優化您的企業文化,讓團隊與企業共同成長!